加入收藏  |
协会概况  
设为首页  |
搜索

冬病夏治应注意的问题

近年来,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提高,在健康方面的投资是越来越多,国家也加大了对传统中医药的大力扶持与推动,《中医药法》出台、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和《中国的中医药》白皮书发布等,中医药的春天真的来了。一大批疗效可靠、方法可行的“治未病”技艺使广大人民都有获得感。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的“健康中国”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冬病夏治在十年来得到高速膨胀,绝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将其视为“灵丹妙药”,极力推崇。其实,冬病夏治不是万能,也有适应证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。

1、冬病夏治的发泡问题

冬病夏治是以穴位贴敷为首的一种综合疗法,贴敷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清代张璐的《张氏医通》中白芥子、元胡、细辛、甘遂四味中药研末,与一定比例的生姜汁混合制饼供穴位贴敷的一种方药,来达到冬病夏治。认为只有发泡了效果才好,经过研究证实,冬病夏治不起泡亦能达到如期疗效。

穴位贴敷给药发泡与否,主要与病人的体质、配方药物、贴敷时间有很大关系,且不可盲目追求起泡。我们在20多年的中医外治贴敷法研究应用中,发现一部分亚健康人群因追崇发泡而留下瘢痕、色素沉着等不雅皮肤,实乃医家之惭愧。所以,今借微薄之力呼吁医患两家负起责任,理性思考,绝不能借贴敷药物刺激穴位皮肤发泡,来“拔毒”治疗疾病。当然,对于一部分体质偏差的人群,贴敷皮肤局部出现水肿、水疱、瘙痒属正常现象,不能混为一谈。一般情况下,皮肤敏感者的皮肤给药效果,往往好于不敏感者。如果病者在贴敷任何一种膏药都出现热刺痛、严重瘙痒等,建议缩短贴敷时间或及时取下。贴敷后如果皮肤改变,一般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除,亦可以涂抹皮炎平、芦荟胶之类的软膏加快恢复,严重者可以到医疗机构进行处理。

2、冬病夏治起居饮食

冬病夏治主要用于体质属寒、属阴的阳虚人群,对于阳亢的热盛者不能用,如发热、咳嗽黄痰、皮肤病的感染期、糖尿病者不能发泡、年老体质过于虚弱或两岁以下的儿童、对贴敷药物或胶布严重过敏者都不能选用冬病夏治的贴敷法。选用贴敷给药的治疗期人群,尽量避免室温过冷,贪凉,洗澡,雨淋,露宿等。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引起皮肤毛孔闭塞,影响药物透入;洗澡或雨淋容易使贴膏脱落等。治疗期间亦不主张饮食寒凉性食物,如冷饮、生冷瓜果、海鲜、羊肉、蘑菇等发物品。

3、冬病夏治适用人群

中医认为,阴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,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峰值,体内凝寒之气易除易解,加上夏季皮肤毛孔扩张,如果配合温热药物及透皮吸收乘其势而治疗,往往收到事半功倍效果,甚则治愈。临床上常见的、明显的冬病夏治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;风湿痹痛,风湿性关节炎,肩周炎,颈椎病,腰肌劳损,骨伤等慢性风湿寒性疾病;结肠炎,胃脘痛,慢性腹泻,易感冒的消化系统疾病;虚寒性宫冷,小腹痛,怕冷等女性疾病。由此,冬病夏治疾病基本上都有“喜暖怕凉”的特点。

4、冬病夏治贴敷时间

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人体皮肤毛孔开泄,这时如顺时借势,摄取阳气,同时能够内服膏汤、外敷穴位等治疗,可起到扶正固本,提高身体素质,防治“冬发病”的良好效果。人们习惯的认为三伏贴就应该在“三伏”**天进行贴敷,这不完全正确。因为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东西差异大,所以不一定非要在“三伏”的三天里才能治疗,也就是说只要在伏期都是可以治疗的。需要注意要在天气晴朗时贴敷,而且要连续用三次,即一伏一次。贴敷时间因人、因药而异,一般30分钟到8个小时。成人贴敷时间长些,儿童贴敷时间相对短些。只要没有特别不适,建议贴敷时间长些,药物吸收更充分。

冬病夏治是远期疗效,不能见好就收,期望一次治疗解除疾病,显然对慢性疾病来讲是不科学的。建议,选用冬病夏治疗法,应坚持三年为一疗程,否则将功亏一篑。近年来市场的混乱贴敷和三伏贴产品质量难保证,如果能选择专业医药单位或专业医生治疗则更好,这样一是取穴准确、辩证无误,二是疗效也会更明显。